影踪
永远在路上

‘影由心生’ 的存档文章

Jun
12

这几天参加两位很有名气的纪实摄影师——杨延康和卢广的讲座,先说说杨延康这个:

(一) 杨延康

这个由“Art De vivre·圆筒”主办,名为“影像纪录·杨延康的信仰世界”,6月6日在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(原深圳雕塑院)圆筒艺术空间举行的活动,其实不算是杨延康的讲座,活动的主题是放映两套跟杨延康有关的纪录片,第一部《神贫的人民》,第二部《唐卡》(两片均为钱喻导演,牛子摄像)。

《神贫的人民》是10年前的作品,记录了杨延康再次重返陕西继续乡村天主教拍摄项目的事情。而《唐卡》则是2008年的作品,反映了一位藏地僧人在选择继续画唐卡赚钱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,还是为了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,通过闭关修炼达致心灵解脱这两条道路犹豫抉择的事情。《唐卡》的故事跟杨延康并没有直接的关系,他可能只是用自己对藏地的熟悉为影片拍摄提供帮助。

去之前在豆瓣上看了一下,发现“Art De vivre·圆筒”一直都定期举办影片欣赏类(大多为纪录片、独立电影)的活动,在现场感觉参加活动的大多是“圆筒”的会员,而我则是冲着杨延康老师的纪实摄影去的。

杨延康(左)和影片摄像师牛子与观众交流
杨延康(左)与影片摄像师牛子在与观众交流

很惭愧,自己以前一直没太关注中国的摄影师,第一次对杨延康这个名字有印象是2008年的时候,看了他刚刚出版的《藏传佛教》的摄影画册(好象是去八卦岭新星图片社冲反转片时看到的,之后又在书店认真看了一遍)。这本摄影画册虽然名字叫“藏传佛教”,而里面却没有我们常见的那些图标化的影像,大部分作品是反映那片广袤无垠的高原上,信仰着藏传佛教的子民纯真的日常生活。

之后我在网上把杨延康老师的代表作品“麻风病村”、“乡村天主教”和“藏传佛教”这三个最具代表的摄影专题都看完,深感杨延康是非常值得尊敬的摄影师,就如同他拍摄的主题那样,他是一位有信仰有责任感的性情中人:在“麻风病村”看到的是杨延康对生命的怜悯和关爱,而那两个宗教题材的项目,则是他对信仰和对有信仰的人的赞美诗。

照片其实就是自己心灵的表达,如果自己不投入不先为之感动,又何来感动观看者?!

为了内心的一种信仰,杨延康深入陕西贫困乡村,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,为“乡村天主教”这个专题跟踪拍摄了十年。而2004年开始的“藏传佛教”专题以同样的方式进行,也是计划用十年时间去完成,2008年出版的《藏传佛教》摄影画册只是前五年的拍摄成果。在“圆筒”活动提问时,我问杨延康西藏这个专题今后要表达的重点会不会跟以前(指08年出版的摄影画册)有所不同,他说会将重点放在体现家庭关系上面。

杨延康虽然已经在深圳“定居”了26年,但他现在的状态完全像一位苦行僧,对物质的要求少之又少,每年有8个月时间在藏区与老百姓们一同生活。藏地的气候恶劣、生活条件简陋,只有无比坚定的信念和信仰,才能支撑他在那种环境长时间待下去,去完成自己的精神追求。

正如杨延康所说的:“有信仰是一件幸福的事情!”

(二)卢广

卢广的讲座由深圳某摄影学会主办,6月10日在深圳群众艺术馆举行。我进去的时候,刚巧看到杨延康老师也过来了。

以前已经在网上看过卢广不少的作品,但这次能听他花两个小时系统地放映两个专题(原计划只讲“关注中国污染”专题,后来主办方请卢广把“艾滋病村”专题也讲了)的照片和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,还是有很大的收获。卢广长期以来能够坚持不懈地去拍摄这些沉重的题材,无论在安全上、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的受到的威胁或者压力,都非常人可以承受的,他同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摄影师。

卢广拍摄的题材大多反映社会的阴暗面,所以他在媒体的关注度比杨延康高很多,当然争议也不少,最多的就集中在他的作品是否摆拍上。卢广的立场是认为自己的作品是纪实摄影不是新闻摄影,是体现事件的本质而不是事件发生的瞬间。对于这个说法我是支持的,卢广的摄影作品中,应该或多或少有“事件重演”这样的拍法,但在度的控制上就需要拍摄者以自身的道德标准去把握了。但从他的作品发布后,往往会引发政府的一些所谓“补救”或者“整顿”行动来看,他起码是体现了事件真实的其中一面。

对于一个有了蛀虫的苹果,体制内的记者只能把苹果转动一下,把没有蛀坏的一面摆在镜头前,只有这样的“作品”才能出现在喉舌的宣传中。

而卢广则在另一个角度拍摄。本来摄影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,每个立场不同的人,对事件的诠释都不同,这才是正常的。当四面八方听到的都是河蟹声嘶力竭的叫声时,也该到了呼唤神兽草泥马的时候了。

卢广讲完他的两个专题后,就关掉电脑希望大家提问交流,这时候竟然冷场了几十秒。本来我打算问卢广为何在上次“金镜头奖”评选时为了保护被摄者,死活都不愿意透露《喜马拉雅的枪声》这组照片拍摄的地点,因而被取消了参赛资格,后来他接受采访时候却透露了是在墨脱那边拍的,并讲述了拍摄的经历细节。但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小疑问,可提可不提,想着先让别人问吧。

还好不久后面就有人提问了,但一听我就狂晕,第一个女孩的问题竟然是说看了卢广在室内拍的照片,人物的轮廓特别清晰,问他是怎么布光的。第二个提问的也是问拍摄技术的事情,好像还用了“照片的色彩特别美”这样的话,狂汗啊,卢广今晚所讲的都是很沉重的专题,说出这样不分场合无知无趣的话也太煞风景了吧!

不过卢广的脾气不错,虽然流露出失望的神情,但还是很耐心地回答了这两个提问。这时候,坐在第一排的杨延康终于按耐不住“跳”起来讲话了,他希望大家不要在这里谈什么技术谈什么沙龙制作的事情,他说:

“卢广是值得尊敬的摄影师,他是一个没有光环的自由摄影师,却在担负着本来应该是国家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,他用自己的办法去抨击国家、政府中不作为的人!”

“卢广这些作品不是拿来说教拿来裱的,不是我们深圳摄影人拍什么荷花、美女、古村这些事!”

“摄影人拿着相机要有责任,要记录社会、记录社会的变化发展、记录感动、记录信仰!”

“卢广多少次冒着生命的危险,但他没有倒下,还坚持在拍,所以他获得的诸多荣誉都是当之无愧的,要向他致敬!”

“通过卢广这次讲座,我们要看到他的一种精神,我们作为一个摄影人,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知!”

卢广与杨延康 (视频截图)
卢广与杨延康

杨延康在两分多钟的讲话中,大家报以了多次的掌声,他慷慨激昂而又真诚直率的话语确实道出不少人的心声!

Tags: